【2025重走滇缅公路媒体行】走进抗战生命线重温惠通桥历史记忆
近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入挖掘滇缅公路在抗战中的伟大历史意义,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共同开展的“重走滇缅公路”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了位于保山市的惠通桥,实地探寻这座承载着厚重抗战记忆的历史桥梁。
近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入挖掘滇缅公路在抗战中的伟大历史意义,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共同开展的“重走滇缅公路”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了位于保山市的惠通桥,实地探寻这座承载着厚重抗战记忆的历史桥梁。
10月27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入挖掘滇缅公路在抗战中的伟大历史意义,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与云南媒体的合作交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开展的“重走滇缅公路”主题采访活动在
上午,记者随采访团来到位于昆明市五华区新闻里社区的南侨机工历史文化纪念馆。这里是云南首个以南侨机工为主题的社区文化载体,自2016年7月随社区文化项目同步开放以来,已成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教育基地和全国华侨文化交流窗口。
滇缅公路,在当代人的印象中它不过是一条通向缅甸的普通公路而已,并且,随着320国道(上海一瑞丽姐告口岸)和杭瑞(杭州一瑞丽)高速公路的先后建成通车,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大瑞(大理一瑞丽)铁路……系列现代化的交通线已逐步取代这条曾经的滇西交通大动脉。虽然滇缅公路的作
在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山公园里,有一座高大的纪念碑,纪念碑底座上可以看见“赤子功勋”四个大字。这就是著名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它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中,从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地归国支援抗战的3200名南侨机工而建的。
以滇缅公路筑路史为背景的网络微短剧《滇缅公路》,最近在各大平台热播中,大家都看了吗?
由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中国收藏家协会、云南省收藏家协会、昆明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昆电工)及昆明市博物馆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重走滇缅公路 弘扬抗战精神主题展”系列活动在昆明举办,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高度好评。
日前,舞台剧《赤子青春》在云南省大剧院上演,该剧讲述了抗战期间3200多名南侨机工毅然归国,在险象环生的滇缅公路上守护抗战“生命线”的故事,深深触动了现场观众。
1942年2月15日,身心俱疲的大英帝国马来亚陆军总司令白思华,终于撑不住,向日本陆军中将山下奉文投降。消息传到伦敦,正在全力抵抗纳粹德国的丘吉尔顿时眼前一黑。他直言,这次投降是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投降。
二战时的英国,虽名义上是中国盟友,实则屡次背后捅刀,将中国推向绝境。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云南各族人民为中国抗战胜利付出了重大牺牲和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8月25日起,云南广播电视台与云南省档案馆合作,在七彩云端推出特别栏目《经典诵读·红色档案里的抗战记忆》。史海钩沉,从文献、书信、日记、电文中,打捞珍贵的历史片段;深情演绎,用主持人专业的诵读,致敬家国记忆;以声音的艺术让抗战精神穿越时空,照亮前行的道路。
9月18日,《光明日报》刊发文章《二十四道拐,拐拐写满了爱国》,讲述烽火硝烟中,在贵州建造“抗战生命线”的故事。具体报道如下:
作为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政论节目,东南卫视 《中国正在说》 栏目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媒体责任,提前布局、系统谋划、匠心打磨,重磅推出的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系列节目以三集翔实而生动的篇幅“弘扬正确史观, 守护胜利成果”,像一扇深刻打开的时光门—— 它没有用
邹岳生,字峻五,1896年生于江苏省阜宁县,1924年从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科毕业后,一直从事公路铁路桥梁和军用机场建设,先后主持修筑过京杭公路、杭徽公路、浙闽公路等10余条公路。
八十多年前的和当代的画面交错着在电脑屏幕上闪现:当代穿着时尚的年轻人,八十多年前抡着小铁锤的小女孩儿、背着襁褓的妇女、白发婆娑的老妇人、几个黑瘦的年轻人,还有一位手执鞭子的大胡子监工。所有这些人,被时光之手聚拢来,共同安放在滇西崇山峻岭间的一条土路上……但这不
八十多年前的和当代的画面交错着在电脑屏幕上闪现:当代穿着时尚的年轻人,八十多年前抡着小铁锤的小女孩儿、背着襁褓的妇女、白发婆娑的老妇人、几个黑瘦的年轻人,还有一位手执鞭子的大胡子监工。所有这些人,被时光之手聚拢来,共同安放在滇西崇山峻岭间的一条土路上……但这不